行业资讯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古代有什么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2018-04-17 4:19:44 行业资讯 浏览:26次


今天pink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古代有什么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方面的知识吧,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1、     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有烽火台、鱼传尺素、飞鸽传书、风筝、急脚递等。

2、      1、烽火台

3、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

4、      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

5、      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

6、      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7、      https://imgcdn.idongde.com/qa/2020/05/20/11/1589945444687006

8、      2、鱼传尺素

9、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相传古时用绢帛写信而装在鱼腹中传给对方,后来改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装书信,于是,就形成了“鱼传尺素”这句成语。“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

10、      3、飞鸽传书

      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

      鸽子对地球磁场的感觉很灵敏,而且特别恋家,这是它们先天具备的优势。但要成为一只信鸽,主要还在于训练。

      饲养信鸽衫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放翔、竞赛与使用。要想获取理想的信鸽,除了精心选育良种与科学饲养管理外,最重要的就是训练。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风筝

      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的产物,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

      风筝曾是被作为通讯求救的工具。梁武帝时,侯景围台城,简文尝作纸鸢,飞空告急于外,结果被射落而败,台城沦陷,梁武帝饿死,留下这一风筝求救的故事。

      5、急脚递

      急脚递,中国宋代创制的一种传送公文的驿传。由军兴所需而置。

      这种通信方式的特点是:由御前直接发下,不经枢密院或门下省,减少了不必要的交接手续,又可保守机密,沿途接力传送,昼夜不停,而且不入递铺交祥缓接,减少了在递铺的停留时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烽火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飞鸽传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或宴历风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急脚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鱼传尺素

关于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方法有哪些

一个是信件,并迟渣由邮差来发放,骑马到每个驿站,再换马,最后把信送到

还有就是飞鸽传书,就是用信鸽,将信绑在信鸽腿上,再放飞,信鸽就会回到原来的地方,往哪写信就用哪个地方带来的旦腊信鸽

还有些比较不正规的就是传言,说书等等,人们相互传言将信息传播

或者说书的先生将某些事编成书词,用说书的方式唱出来,也算是信息传播

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

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

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以灯光,火光,如孔明灯.烽火台等

5还有其他记号,摆设等,如诱敌的记号

另绝悄外还有钟鼓、烟火、鸽子、旗语、狼烟等方式传递信息

古人传递信息主要用以下方法:飞鸽,烽火,快马,暗号,手语,书信,旗帜等。主要有飞鸟传(飞鸽传书、鸿雁传书、飞雁传书),驿传(快马加鞭),烽火,狼烟,旗语、灯光(三打祝家庄、孔明灯)等等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1、烽火传军情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

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2、灯塔

灯塔起源于古埃及的信号烽火。世界上最早的灯塔建于公元前7世纪,位于达尼尔海峡的巴巴角上,像一座巨大的钟楼矗立着。那时人们在灯塔里燃烧木柴,利用它的火光指引航向。

公元前280年,古埃及人奉国王托来美二世菲莱戴尔夫之命在埃及亚历山大闭此绝城对面的法罗斯岛上修筑灯塔,高达85米,日夜燃烧木材,以火焰和烟柱作为助航的标志。

法罗斯灯塔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1302年毁于地震。9世纪初,法国在吉伦轿姿特河口外科杜昂礁上建立灯塔,至今已两次重建,现存的建于1611年。

在古老的灯塔中,意大利的莱戈恩灯塔至今仍在使用。这座灯塔是建于1304年,用石头砌成,高50米。美国第一座灯塔是建于1716年的波士顿灯塔。

此后,1823年建成透镜灯塔,1858年建成电力灯塔,1885年首次用沉箱法在软地基上建造灯塔,1906年落成第一座气体闪光灯塔。1850年,全世界仅有灯塔1570座,1900年增到9400座。到1984年初,包扒行括其他发光航标在内,灯塔总数已超过55000座。

3、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

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凶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凶,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

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

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4、风筝、天灯传讯

风筝,如今用于娱乐,在古代曾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传说春秋时期,鲁班曾仿照鸟的造型用木头做成“木鹊”,这成为风筝的前身。至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人们用竹篾做架,糊纸做成“纸鸢”。

五代时人们在纸鸢上拴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天灯,也称孔明灯,如今俗称许愿灯,又称祈天灯,现代人多作为祈福之用。在古代多用于军事通信,有点像如今的信号弹。

5、邮驿接力传书

邮驿是国家出现后,专门为政府传送公文和传递军情而设置的国家通信机构。主要通过在交通干线上,每隔一段设置一个驿站,即负责传递公文、转运官方物资及供应来往官员食宿的机构,并备有马匹和驿夫。遇有紧急军情,采用接力方式传递信息。

我国的驿站始于周代,称为传舍,以后历代有不同的名称,如邮亭、邮置等,后来统称为驿站。邮驿制度弥补了烽火台传讯虽快但信息不具体不明确之缺点,后与烽火台互为补充,配合使用。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